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记录】“礼士乐道”沙龙——“风貌与复建”名城保护的学术焦点 研讨会会议记录

2015-05-21 城市设计所 cityif

今天隆重推出第二次沙龙“‘风貌与复建’名城保护的学术焦点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的给大家呈现出沙龙活动的精彩场景,小编绞尽脑汁,整理了一篇既兼顾多方、又体现亮点的长文,希望大家喜欢。研讨会原始记录整理后3.6万字,摘编出来颇费心力,还要继续严谨的请专家审核把关,保持住沙龙会议记录的品质,所以让大家继续久等了,还请谅解。


鉴于3万字左右的文章,若一次读完还是颇费心力的,故小编将文章分为若干主题,持续几次发表。


1、重建、复建、仿古、风貌、文化景观的概念是什么?

2、复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历史文化街区、镇村如何保护其真实性?
5、规划师、建筑师在遗产保护中的责任与困惑

另结合各位专家的发言有延展阅读篇章。
小提示
为了更好的与大家互动,听到更多关于此学术焦点的观点,收集对沙龙的意见和建议,在结尾处特备互动小彩蛋,还望大家多多享用。
真、假?风貌、复建?协调?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来源于遗产保护的实践及思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困惑、启示?

时间:2015年4月14日
地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5年4月14日下午,我院礼士乐道沙龙举办的“‘风貌与复建’——名城保护的学术焦点研讨会”伴随着礼乐咖啡的飘香和时有时无的装修噪声开场了。主持人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文化名城学委会副主任朱嘉广,参加研讨会(按发言先后顺序)的嘉宾有: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雪梅,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郭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中枢博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调研员傅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广汉,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贺艳,国家文物局文保处处长张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所主任工程师赵朋,中建院规划院历史名镇研究所所长单彦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所、中建院规划院历史名镇研究所的多位同行也参加了研讨。我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冯斐菲、副所长廖正昕、主任工叶楠、编辑部副主编周雪梅,以及城市设计所和编辑部的多位同事也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照片


首先,主持人朱嘉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认为,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委会的微信群平台,及时发现热点问题,再组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探讨和研究,将更好地发挥名城学委会在行业内的引导作用。因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学术交流活动,所以不必设定框框,很多问题和思考都是从工作实践中来,可通过讨论,以简报等形式作为资料留存。同时,鉴于中规院、清华都表达了承办此类讨论的高度兴趣,他提议可以考虑形成系列沙龙,谁有好话题和兴奋点,就到谁那里去。


他接着说,第一次礼士乐道沙龙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好的效果,本次是讨论风貌与复建的问题,看到来了这么多同行,说明关心这个话题的人很多,故非常欣慰,感到会议已经成功了。目前,似乎只有上海和天津将风貌这个词纳入了法定的文件,故很高兴能邀请到天津规划院的总工朱雪梅女士为大家介绍天津的经验。上海虽然没有来人,不过微信上有观点表达。之后,他复述了上海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及周俭教授的的微信。


伍江教授微信“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机制是上海创立的有效的做法,与某些地方以风貌保护为名、行拆真建假之实有本质区别,以本人之见,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概念原本更为接近作为整体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之本质价值,与当今西方所提倡的heritage culture landscape有类似的含义。只是中国总有一些故意念歪经的小和尚误导。风貌保护与西方历史上的风格性修复决不能混淆”。


周俭教授微信,“要不要复建,民众要复建就是决策,然后重要的就是技术,所以专家对此争论没有意义,不应由专家说了算”。


编制注:《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于2002年通过,2010年修正,其中规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可以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


此时张广汉补充说,上海是依据地方法办事,《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用的就是风貌区。朱嘉广认为上海两位教授的观点很有意思,尤其是周俭教授的观点牵扯到复建的前提和条件。另外针对“真理越辩越明”的说法,他亦提出见解,即“可能真理很多,都有各自的道理,有各自的状况和不同的解读。因此,大家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很好”。

之后,朱嘉广为大家选读了陈志华先生和王世仁先生关于风貌与复建的文章。


陈志华先生在《乡土建筑保护论纲》里说:“如果古村镇中缺失或部分缺失了少数对古村镇的完整性有很重要意义的建筑,如水口建筑、村门、牌坊、庙宇、祠堂、书院等等,可以谨慎地予以复建。但事先要向知情的老年居民调查它们过去的情况,搜集有关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获得明确的、可靠的信息,做出力求接近原物的复建设计,经过老年居民和专家的论证,规模较大的需经文物主管机关批准”。他在另一篇文章《质“保护名城风貌”》里说:“只保护风貌很不确切,很不严谨,它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实践上造成损失,因而是错误的。------例如,第一,拆掉真古董而去造假古董;第二,在建筑设计中推行复古主义;第三,不去保护文物建筑与周围环境在历史中形成的真实联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展现风貌’,竟不惜破坏文物建筑的历史环境”。

北窗杂记三集


王世仁先生就北京天桥复建的文章中写道,“2013年末,消失了近90年的天桥在许多北京人的关注下,重现在中轴线上。它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一项文化景观工程。它和2004年在原址恢复的永定门城楼、2007年恢复的正阳门五牌楼共同构成了北京古城中轴线南段的三处重要节点”。同时他提出一个问题,即“有根据地恢复历史文化景观是不是造假古董?”“如果不讲逻辑,混淆概念,把古建筑也划入古董范围,那么现在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以至世界文化遗产都有不少是‘假古董’”。他举了些例子,如“避暑山庄……井冈山、瑞金、西柏坡的红色经典纪念建筑,几乎都是复制品”。他说道,“古董和古建筑的标准是什么?古董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就是真。古建筑的核心价值却不能只是真,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是高是低,是真是假是可以判断的,只要它的形象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它所引起的公众的记忆是真实的,它所显示的文化内涵是真实的,那么它的文化就是真的”。“保护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规模,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为首的主流派强调保护现存文物本体,反对任何复原重建,但美、俄、更有日本,还把在遗址重建视为保护遗产的最高境界”。王老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体实物,第二是历史街区,“它们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街巷的名称和肌理、外观的风貌和地域标识,保护的目标是保存肌理,恢复风貌。操作中既有减也有加”。第三是文化景观,“它们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古城的重要节点、历史地标和重要标识,保护的目标是恢复记忆,彰显个性。操作中主要是作加法”。他说“我们的原则是:恢复真文化,不造假古董”。“天桥文化景观的设计,就是从文化层面找回历史,即恢复历史文化。(天桥)首先是个文化标志,关于古代已经消失的建筑,文物法规定,原则上不允许重建,就现代人的话来说,重建的东西叫假古董。天桥历史景观是恢复了真文化,激发了历史记忆,而不是建造了假古董,更谈不上是重建文物,不过这个景观是依靠原样新建的”。文章中还有一些考证,如天桥的位置、造型等等。

北京规划建设2014年03期
天桥文化景观建设前路口环拍(由南向北看,十字路口中为天桥原址位置)来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规划院”)


天桥文化景观工程建成后(由南向北看)



复建后的天桥


天桥文化景观工程建成后(由北向南看)来源:新浪博客

朱嘉广认为将两位老先生的观点放在一起看,确有不同。接着他依次展示了雅典卫城、罗马中心区、华沙历史中心、俄罗斯救世主大教堂、永定门、前门大街、大同的照片及有关资料。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 来源:网络
雅典卫城鸟瞰 来源:网络

雅典卫城复原想象图 来源:网络


【罗马皇家宫殿遗址】


罗马皇家宫殿遗址区现状及复原想象 来源:古罗马旅游手册


【华沙历史中心】


世界文化遗产华沙历史中心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世界文化遗产华沙历史中心 来源:网络

世界文化遗产华沙历史中心缓冲区范围(图中深蓝色边框范围)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俄罗斯救世主大教堂】


俄罗斯救世主大教堂拆除前的照片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编者注:建筑师鲍里斯·约凡写道:“1928年6月,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依然矗立在莫斯科河畔大广场中央。它庞大而笨重,金顶闪闪发光,既像复活节的圆面包(кулич)又像个茶炊,身影压迫着周边房屋,愈发彰显其官僚主义、干瘪枯燥、死气沉沉的建筑风格。它暴露了俄罗斯专制政体中“上层”建筑师们的平庸无能,竟创造出这么一座地主老财的圣殿。无产阶级革命者勇敢地用手把这傻笨玩意儿拨拉到一边,如同把旧莫斯科诸位老爷们的权力和品味也丢进了历史垃圾堆”……
1931年7月13日苏联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ВЦИК СССР)举行会议,决定:“建设苏维埃宫的地点选在救世主大教堂广场。莫斯科应拆除该教堂并扩大所必需的场地。”
——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拆金顶是第一要务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教堂金顶拆除中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被拆下的救世主大教堂装饰构件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大教堂第一次被爆破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拆除后的大教堂废墟(画面左侧的小丘) 来源:网易博客“散栎儿的日志”
苏维埃宫国际竞赛一等奖方案 来源:网络
苏维埃宫国际竞赛勒柯布西耶方案(河面望去的总体模型) 来源:网络
重建后的大教堂 来源:网络

苏联解体后,各处都在重修教堂,1991年莫斯科市政府拨5亿多美元重建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作为献给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的厚礼。


【永定门复建】


永定门城楼历史照片 来源:市规划院
永定门历史测绘图 来源:市规划院
永定门复建前现状(由北向南看) 来源:市规划院
永定门复建后(由北向南看) 来源:市规划院
复建后广场(由南向北看) 来源:市规划院
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从南向北看) 来源:市规划院
俯瞰南中轴线(永定门往北) 来源:市规划院


【前门大街修缮整治】


民国时期的前门大街(1946年) 来源:老北京网
1949年的前门大街 来源:老北京网
1980年代的前门大街 来源:老北京网
前门大街2008年奥运前夕开街前夕 摄影:冯斐菲
前门大街现状 来源:市规划院


【建设中的大同】


大同 摄影:朱嘉广

之后,朱嘉广先请天津规划院总工朱雪梅女士介绍了天津五大道的案例(这部分内容将在后期的延伸阅读篇章展示)。嗣后专家们围绕主题“风貌与复建”展开观点陈述与讨论。
【研讨焦点】
1
重建、复建、仿古、风貌、文化景观的概念是什么?
【郭旃】

郭老首先发言,他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有争论,有保守派与发展派,看起来比较对立,但不应该简单的去判断,其中牵涉到很多保护的基本理念问题。他说自己是做文物保护工作的,自认为比较保守,想跟大家谈谈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第一是“风貌与复建”,他认为恢复风貌到底是用重建还是复建,有必要重新厘清基本概念。重建(reconstruction),追根溯源,其最基本的理念是从《威尼斯宪章》中提出的,anastylosis,指原物原位归位复原。如一个石碑倒了,摔成五节,那么把这五节恢复到它原来的位置;一面墙倒了,只有五分之一还保存着,但也知道原位在哪,其他部分用一些可识别的材料放置在那里。这是严格意义上的重建。然而国内讨论时,常常是历史建筑已经没有了的复建。他提到曾有老先生强调复建的“四原”,即只要按照原位置、原材料(但其实,所谓“原材料”已不是《威尼斯宪章》中归位复原那种意义上的“原”,而只是材质相似而已)、原形制、原工艺准确的去做,就是再造了,是“再现辉煌派”或“文物再生派”追求的“四原”复建

编者注:罗哲文先生曾提出关于古建筑的“四保存原则”:一是保存原来的形制(包括造型、平面布局等),二是保存原结构,三是保存原材料,四是保存原工艺技术。(罗哲文.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与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意见[J].古建园林技术.2006年01期,P5-13)

郭老认为,如果真的是复建质量特别好、且特别准确的,200年后可以是文物。但就我们目前的施工水平、管理水平,很难想象复建后的效果,而且往往是没有依据。所以200年以后能不能是文物,要看它的质量,要看它的历史意义。但文物界定时,应据实表述。如华沙历史中心,在介绍中就说是二战后复建的城市,而不是说就是原来的历史城市。如果2014年按照宋代的佛寺复建,200年之后看很好,它的历史也只有200年,只能说2014年我们按照宋代的房子重新做的。所以,不能说因为仿唐就成为唐代文物,仿宋就成为宋代文物。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是时光不可倒流,文物建筑不可再生。

针对大同的做法,郭老颇有感慨:“太壮观了!云冈石窟大石碑上刻的那四个大字,真是石破天惊、大手笔!”他认为这是另一种建设现象,即“仿古”。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建,也不是(再现辉煌或文物再生派追求的“四原”)复建,而是一种对风貌的追求。对这类的建设就不便严格地要求它一定要绝对准确,一定要严谨的时代风格、严谨的时代建筑或者规划设计、材料等等,材料用钢筋水泥也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与我们所说的重建、复建不是一回事。但他提出,即便是这样的仿古,也应有历史韵味的准确性问题。他说同行在大同现场,一边看一边摇头:“简直就是粗制滥造,这样的东西200年后能是文物吗?这样造起来的城墙,墙体也大了,城楼也大了,恢复的魁星楼也大了,是不是对当代社会、对后代的一种误导?200年以后,人家说200年以前造了一个什么唐代的、宋代的”。为此郭老认为,目前普遍存在一个模糊概念,即以大规模仿古新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手段,而且还喧宾夺主。

针对“文化景观”概念,郭老依据国际公约进行了解释,即“文化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创造,是每个族群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受到制约所创造出的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既有静态又有活态,这些体现在建筑上、村镇上,非物质的仪式上等等,是人类的最大创造,体现人的精神。”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郭老认为,这不是文保单位,是不同品类的文化遗产。


【陈同滨】
风貌这个词这个概念太含糊了,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用词不太好对应,看上去可以包含很多东西,包括复建,甚至包括保护性复建或仿建。但我想无论做什么,都要问一下,我们保护风貌到底是想为了什么?我近年来越来越明确的感受到,任何时代的遗产保护史都是当代(需求)史,虽然我们保护的对象“遗产”是过去创造的,但其实我们的保护任务或问题都源自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需求。包括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和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其实都是社会发展提出来的问题,所以概念的问题就可以引起很多探讨:比如风貌和旧城改造是什么关系?风貌一词应当是有保护含义的,不是仅意味着棚户区改造。

文化景观、文化线路这些新的遗产概念可能都需要我们加深对国际理念的学习,不能望文生义。关于文化景观曾经有过一个最典型的论点:一个地球就是一个文化景观,或者说,只要你看过去是个景观的都可以叫做文化景观。其实这是个误解,·的概念在《操作指南》的定义是很清晰的,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这里的“互动”是包含有人的动机的,不是无意识的“互动”。
【赵中枢】
国务院2005年的文件里面提到的文化遗产包括名镇名村,全都包括在了这个大篮子里面,在这个里面又出现了问题。真正的、最初的文物概念是什么?目前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包罗万象的,有大遗址、古建筑群等。文物、名镇、名村还有世界遗产,这些概念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我觉得中国话的“真实性”意义非常多,用起来歧义不太大,可以各有各的理解。同济的张松特别愿意讲“原真性”,也有他的道理。我们有好多词是从日本人学来的,但是有些翻译到中国、到专业术语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比方说,开始做规范的时候就有人说,一定要出一个“造景”这个词,这是从日本来的。但是按照中国人平常理解来说,“造景”差不多就是“造假”。真是怕,怕往后遗传的比较多。还有一个比方说“肌理”,后来学术上用的多了,为什么规范上没有用呢,就是怕管不住,怕大家不太统一。今天我们这个讨论,包括“重建”、“复建”。你认为那是“重建”,他认为那不是,可能连对象都搞不清楚。咱们规划师先把对象搞清楚,然后再说。

【傅爽】
说到打造风貌,有的是为了恢复著名的记忆,比如永定门、国外的华沙;但还有一些地方是不管什么样就要建一个仿古;还有些是纯属为了旅游,比如南京夫子庙、韩城、成都锦里。

【朱嘉广】
就我们这行的人,风貌意味着什么?风貌是建筑、街道、物质环境和形态,其实也可以理解成风土人情。可是现在变化最大的是风土人情。
【张广汉】
大字典中,风是指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是内涵;貌是指外表;这两个加在一起。
【张杰】
风貌这个词,不是古词,现代汉语里才有。
【赵朋】
风貌要是活态的话,又和每一个阶段对这个的认知和对环境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在做的时候应该怎么界定,固化在哪个层面,尤其是对于整个街区来说,不像文物单体规模较小,是有年轮的。在这里面讲复建是应该的吗?我也搞不清楚。
【小结】
小编整理到这里,感觉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概念:
1)“重建”,是将散落各处的历史原物构件进行“原物原位归位复原”。2)“复建”,应遵循“四原”原则,即按照原位置、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准确的去做,并严谨注明建设时间,如华沙历史中心。严格按“四原”、“再现辉煌”式的复建,如果做工精良,多年后可以成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3)“仿古”,不追求特别严谨、特别准确,但也应有基本的历史韵味的准确性,且不能粗制滥造,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当成保护遗产的主要手段;4)“风貌”可以理解成风土人情,既包含建筑、街道、环境等物质空间形态,也包含文化和精神层面,风为内涵;貌指外表,两者相加;5)“文化景观”(这类的概念)要严格遵守国际公约的定义,不能望文生义。

以上总结是否准确,还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下同。

编者注:《威尼斯宪章》第15条第三款:All reconstruction work should however be ruled out "a priori." Only anastylosis, that is to say, the reassembling of existing but dismembered parts can be permitted.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tegration should always be recognizable and its use should be the least that will ensure the conservation of a monument and the reinstatement of its form. 预先就要禁止任何的重建只允许把还存在的但已散开的部分重新组合起来,粘合材料必须是可以识别的,而且要尽可能地少用,只要能保护文物和再现它的形状就足够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风貌townscape,本规范指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12月31日印发),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传统风貌建筑……;第二十三条,传统风貌建筑,指具有一定建成历史,能否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第四十三条,传统风貌建筑: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维护、修缮、整治、改善内部设施。

【小提示】别忘了享用互动小彩蛋哦!
互动
只有两道选择题的迷你互动彩蛋调查问卷,请点击“阅读原文”访问!

特别声明: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学术讨论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也特此感谢大家的厚爱和热情参与,并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但是,考虑到沙龙口语化交流和书面学术语言的差异,如需在正式刊物中引用,敬请联系各位发言专家或编辑单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